当前位置: 主页 > 新闻资讯 > 文化资讯

华雍个展:精工细作,用安静改变世界



2025-05-28来源: 艺术中国

温润如玉的紫光檀、精工细作的榫卯结构、千锤百炼的手工打磨……手工艺家华雍设计制作的屏风、立柜、茶几、高桌,每一件都让观者充满好奇又爱不释手。525日,作为2024智慧之手——金凤台·艺术8中法工艺交流计划的获奖手工艺家,华雍个展《用安静改变世界》在坐落于原中法大学旧址的艺术8北京艺术之家开幕,并将持续至615日。展览呈现了她近年创作的25件作品,其中更有11件是获奖一年来的新作。

“智慧之手——金凤台·艺术8中法工艺交流计划”创办于2019年,由金凤台创始人雷歌叶和艺术8创始人佳玥(Christine Cayol)联合发起。该计划每年侧重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一个领域、评选出一位中国青年手工艺传承人,支持他们前往法国访学交流,为其提供开拓视野、走向世界的学习机会。2020年,拥有260年悠久历史的法国干邑领导品牌轩尼诗加入“智慧之手”,助力中法文化艺术交流事业。今年,致力于国际交流和国际人才培养的欧美同学基金会倾力加盟,为“智慧之手”贡献新力量。

2024年,华雍在第四届“智慧之手——金凤台·艺术8中法工艺交流计划”中脱颖而出,并于同年八月前往巴黎国际艺术城驻地交流。华雍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,一直致力于传统家具史料与制作的研究,曾出版《永琦紫檀》一书。2013年,她与丈夫顾畅共同创立家具品牌“无有”,运用当代设计与传统红木工艺结合,以名贵木材为载体,力图实现传统家具的当代转化,并使其融入现代生活。

为期两个多月的法国驻地生活,让华雍收获了一段足够长的抽离时间,“那是一种从熟悉到陌生的新鲜体验”。在巴黎街头感受当地人的闲散生活、在干邑区体验橡木酒桶的精工细作、在南法的博物馆中遇见了欧普艺术,所有的一切都成为创作的养分。“好像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,我们不自觉地思考如何呈现新的从无到有,设计上运用简单几何造型通过旋转抑或重复,达成穿越时空的丰富变化,然后运用中国传统工艺的极致要求去制作实现。”

暂时远离了惯常生活,让华雍难得放空。“有一天,我在等待水烧开的几分钟里,下意识掏出手机开始不停地刷新。忽然之间,惊觉我们正在被超快节奏所完全裹挟,繁杂的日常里很难有属于自己的放空时间。”面对碎片化拼凑的生活,华雍觉得寄情于物或许是一种解法,“古人在寄情于物的过程中,通过对物的细腻观察和生动描绘,展现自然之美的同时也使自己的情感得以升华,进而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。”

回国之后,华雍重又回到了木材之中。“我们选取致密无空洞的二皮材,胚料要经过半年的置换处理,使其达到一种较为稳定的状态,不再受温湿潮涨变化的影响。在制作中,通体框架采用传统榫卯结构,使用游标卡尺测量,其精密程度可达一根头发的十分之一。打磨之时,以水作为介质,使用从800目逐步到5000目的砂纸,经几十道工序的处理最终呈现出玉石般温润丝滑的质感。”

木作工艺需要时间的沉淀,华雍的个展终于在其获奖一年后呈现在众人眼前。如华雍所言:“我希望通过有形的存在,引领观者去感知无形的广袤,得以在纷繁中安静体会世界的美好。”展出作品中,有一件“时间如水”首饰盒,在传统的器形功能之上,赋予匣盒更具隐藏性的外观,经过细致打磨的水波型顶部,在空间之中好似雕塑一般安静陈列。

“旋转”高桌,通过上下两个多边形的错位连接产生漩涡效应,带来由静而动的观感,将观者的思维卷入有别日常的时空之中,造成短暂的抽离,进入一种放松的情境。“轮回”沙发,以明式家具中特有的装饰线条“阳线”,通过逐一平行排列产生了一种循环,在不同角度下因光的反射,形成欧普艺术的视觉效果。“圆因”方凳,追溯明式家具中圆形粽角榫及打洼的应用,以圆弧转折和内凹作为设计元素,将平直方正的方凳柔化。在华雍的作品中,传统木作工艺得以传承并焕发生机,同时有通过现代设计展现了当代哲学与审美,从而才能走入日常生活。

开幕活动由艺术8创始人、智慧之手联席创始人佳玥主持。金凤台创始人、智慧之手联席创始人雷歌叶,中国工艺美术馆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、智慧之手艺术总监苏丹,手工艺家华雍先后致辞。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、教育与科学事务公使衔参赞裴国良(Nicolas Pillerel),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前院长、艺术8协会主席亨利-克洛德·顾索(Henry-Claude Cousseau),欧美同学基金会理事长李军,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专员贝奥玲(Aude Urcun Brunel),前法国电力公司执行副总裁、法国电力集团中国总代表马识路(HervéMachenaud),西安城墙保护基金会执行理事、荣华基金会理事长张程程,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董强等艺术8的朋友们纷纷前来观展。

责任编辑:王洁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